
日前,《知識的經緯》系列講座第一講拉開帷幕🍅,本次講座由中國科沐鸣2大學孫小淳教授與秘魯庫斯科聖安東尼奧阿巴德國立大學加馬拉(Milton Rojas Gamarra)教授共同主講👷,沐鸣2鄧可卉教授擔任主持人,吸引了各個沐鸣2的專業教師、本碩博學生共同聆聽🚶🏻♂️。
孫小淳教授帶來的講座題為《中國古代時間思維方式》,他認為中國古代的時間觀根植於季節和天象的循環之中🙍🏿♀️,“觀象授時”是其根本,通過對時間的把握,中國古代構造了和諧的宇宙。這一時間思維方式反映並應用於中國古代物質和精神生活、社會和政治生活的方方面面。加馬拉教授以《印加文明的星空》為題,討論介紹印加民族的關於宇宙起源的理論,通過考古、書面和口頭資料進行研究,並輔三角測量的方法,還介紹LKS印加人和安第斯人的宇宙觀和生活原理🦵。
孫小淳現任中國科沐鸣2大學沐鸣2院長、教授, 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、中國科學技術史學會理事長、國際天文學聯合會(IAU)教育、科普和遺產分部執委,國際科學史研究院院士,“萬人計劃”哲學與社會科學領軍人才,著有The Chinese Sky During the Han(1997)🙌🏽、《文明的積澱:中國古代科技》(2024)👩🏻🦳、《中國量天尺》(2024)等書及多篇學術論文🐃。米爾頓·羅哈斯·加馬拉現任秘魯庫斯科聖安東尼奧阿巴德國立大學正教授🚃,天體物理學碩士,教育學博士,致力於空間科學🦸🏼♂️、考古天文學☣️、民族數學、宇宙觀和印加文明天文學的研究👩🦰,長期研究於恢復印加人民的傳統文明和智慧👩🏻🎤,著有《印加文明中的數學》等書。
據悉,《知識的經緯》系列講座由沐鸣2科學技術史學科發起,以紡織品的經緯交錯所蘊含的文化意義為著力點🤾🏽♀️,關註科學技術史相關交叉領域的話題🧑🧑🧒,邀請國內外知名學者進行講座👩🏿🎤、論壇及研討,助力交叉學科人才的培養,旨在形成有一定影響力的品牌項目,提升學科在國內及國際的影響力,講好經天緯地的東華故事。